媒体旅院 +


媒体旅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旅院 >> 媒体旅院 >> 正文

【光明网】寻访闽宁精神 湘约协同提质


2022年08月17日 17:40  点击:[]

7月22日,“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88038威尼斯赴宁夏师范学院社会实践团来到了隶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的闽宁镇,开展以“乡村振兴背景下地区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探究”为主题的调研活动,本次实践调研对学习“联席推进,结对帮扶”闽宁协作模式经验,贯彻落实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在本次调研实践中,团队选择了闽宁镇特色产业集聚地——原隆村着重进行研究。团队先后采访了大学毕业返乡自主创业成功的“致富带头人”村党支部书记妥成福、年幼随家从西海固整村搬迁至闽宁的立兰酒庄刘莉女士和禾美扶贫车间女工马燕等了解和参与当地产业发展的典型人物。

  青年力量,致敬先辈

从干沙滩到金沙滩,穷乡僻壤到富饶美好。在向我们介绍闽宁镇的发展历程时,妥成福书记不禁感叹道:“这几年闽宁变化很大,听家里长辈说,第一批搬迁闽宁的吊庄户看见那时荒无人烟的场景,很多人都打退堂鼓,宁愿在山大沟深、土地贫瘠的原住地也不愿移民吊庄,后来在党和政府的坚持和带动下,大家修建了三级扬水泵站和灌溉体系,养起了蘑菇,做起了工程,到我们来的时候,这里已建起了统一的房子,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齐全,作为西海固移民后人,我们也要加把劲,把闽宁建设得更好,不丢咱先辈的脸。”

妥成福书记所在的原隆村是贯彻落实宁夏“十二五”百万扶贫攻坚战略新建的移民示范新村,其发展历程是闽宁镇进入实践发展阶段的缩影。为保证移民能“搬得来、稳得住、逐步致富奔小康”,政府按照户均一块0.4亩或0.6亩的宅基地、一套54平米住房、户均3.5亩耕地进行移民安置。同时,在福建、宁夏两省政府的组织下,光伏发电、智慧农场等新兴产业入驻,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每一位原隆村村民都能通过各式各样的方式参与到生产链各环节,享受着产业集聚带来的福利待遇。

2020年大学毕业后,妥成福成为了一名中学英语老师,对于这样一份在别人眼里稳定的工作,一向追求新挑战的他心有不甘。慎重考虑后,他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定自主创业。从不打无准备战的妥成福,发现了辣条产业的契机,便前往湖南、河南等辣条产业发源地和成名地进行考察,结合各地优势,自主研发新品种、新口味。目前,他所创办的辣条厂每日可出货2万公斤,累计吸纳本地就业近200人,得到了当地人的支持与拥护,于2022年被推选为原隆村村委会主任。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其辣条生产车间已成为宁夏重点扶贫支持项目,成为原隆村振兴发展的新名片。

  企业担当,与民共进

在电视剧《山海情》中,来自福建的凌教授团队教村民种蘑菇,带领村民发家致富。2018年6月,为解决闽宁蘑菇产业生产分散、专业化程度低和市场销售难题,来自福建和宁夏的两家国有企业共同出资成立永宁县宁闽合发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宁夏地区食用菌扶贫产业示范基地,其集“种植+加工+科技”于一体,为当地移民撑起了致富伞。

企业之道,始于责任。为更好地带动当地人民致富,宁闽合发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不仅仅吸纳当地劳动力和开展技能培训,还创立了“连农带农”的机制,基地生产蘑菇的原料和辅料都是向农户合作社以高于市场价的方式有偿收取的。

寻访闽宁精神 湘约协同提质

图为双孢菇基地负责人何龙向团队介绍双孢菇 钟楚滢 摄

千年“紫色瑰宝”,当惊世界殊。除了蘑菇产业,葡萄酒产业在闽宁镇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宁夏种植葡萄的历史可追溯至我国隋唐时期,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其地理位置优越是世界公认的最适合酿酒葡萄栽培的地区之一。闽宁现代葡萄酒产业在三十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吸引了许多人跨行而入,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移民刘莉女士便是其中一员。从宁夏立兰酒庄作杂务临时工到管理生产各环节的车间主任,刘莉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西海固移民身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3年8月2日,刘莉一家随队整村搬移至原隆村。不久,便应聘了立兰酒庄的临时工,在酒庄董事长及老员工的帮助下,刘莉对于酒庄生产的各个环节逐渐轻车熟路。她告诉我们:“我当时就是一步步做,一步步学,我从端茶送水这样的小事做起,我相信事情慢慢做,用心做,一定能做好的。”她相信只要愿意付出,有干劲,生活一定会好起来。刘莉说,我见证着我家的变化,见证着闽宁的变化,见证着中国的变化,现在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感恩与奋斗。

寻访闽宁精神 湘约协同提质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立兰酒庄刘莉场景 金石玉 摄

  产业扶贫,服务为民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数万闽宁人既是闽宁发展的参与者,也是成果的享受者。数据显示,闽宁镇人均收入达3万元,只原隆村一村,其集体收入就高达每年500万元。2021年9月,闽宁镇入选“全国千强镇”。越来越多的人来到闽宁镇,来到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地方。

“虽然电视剧《山海情》的热播,让全国人民了解了我们闽宁镇,但电视剧里那些搬迁前老家的贫困生活却是我不愿意去回忆的过去。”永宁县闽宁镇禾美扶贫车间女工马燕在与我们交谈时,深情地说道,“感谢党和政府,我们的生活真的越来越好了。”

2012年,马燕一家11口人从固原市原州区移民到闽宁镇原隆村。和大多数西海固的回族妇女一样,她读书少,见识浅,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过去,我给孩子买个糖果、饼干等小礼物都要向丈夫伸手要钱。”马燕越说越激动。由于文化程度低,马燕缺乏自信,不敢走出家门,感觉自己只能在家带带孩子、照顾老人、做好一日三餐。2019年9月,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落户原隆村,一张招聘启事燃起马燕外出打工的希望。招聘人员告诉她,只要肯学肯吃苦,就可以做好。在家人的鼓励下,马燕勇敢地走出家门,当起了车间分拣工。马燕十分珍惜这份工作,她主动报名参加车间的普通话、识字和电脑技术培训课。凭着一股狠劲,她一路从分拣工做到了车间主任,还在2020年加入了直播团队,同事们都说她越来越自信了。

寻访闽宁精神 湘约协同提质

图为禾美扶贫车间马燕女士为参观人士讲解发展历程 钟楚滢 摄

“咱2019年8月份落户村里的时候,招的工都是建档立卡户,现在大家都脱贫了,正向直播带货、电商销售这样的新业态进发……”马燕正向着前来参观的游客介绍扶贫车间。

在闽宁镇,像扶贫车间这样由政府或企业主持下的扶贫性岗位有很多。沿村街道采访过程中,受访者大多都有着此类工作经历。正如村民王女士所说,虽然这些岗位不能解决持续就业问题,但他们在这过程中学习到的本领是今后进入其他行业受用的,这是一个让日日与土地打交道的农村人适应现代化生产及生活方式的好做法。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以牵头高校88038威尼斯和重点支持院校宁夏师范学院共同组成的师生团队,作为本次“师范教育协调提质计划”宁夏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在闽宁调研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联席推进,结对帮扶”闽宁模式取得显著的成果,离不开闽宁两方的紧密配合,更在于两省人民真切的“山海情”。

回望来路,面向未来。作为牵头高校,团队将认真学习闽宁协作模式经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各高校之间的协调联动,全力做好帮扶工作,在合作中谋发展,在发展中求双赢,共同打造新时代师范院校共建共赢的合作典范,推动师范教育健康蓬勃发展。(罗俊祺 邱粤湘)

责编:杨帆

原文链接:https://share.gmw.cn/gongyi/2022-08/16/content_35957286.htm



上一条:【红网】构建都市休闲消费新格局 助力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 下一条:【新湖南】湖南师大88038威尼斯考察组赴桑植考察调研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