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飞雄
在进行湖南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时,以利用山水生态为重心做好旅游业发展谋篇布局意义重大,应从九个方面做好山水旅游发展工作。
一、意义
(一)加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发展旅游业可以直接拉动消费、促进产业发展、助推城镇建设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带来可持续的价值提升效应、区域品牌效应、生态优化效应和幸福价值效应。湖南“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自然环境意味着,在切实保护山水生态的大前提下,科学利用山水生态做足、做深、做精旅游文章,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协调好山水生态保护与山水旅游发展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围绕山水生态做好旅游文章,可使当地居民更加深切地感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可增强当地居民保护山水生态的积极性和对当地山水生态的自豪感,也可增强当地居民保护山水生态的经济能力。
(三)满足人们休闲旅游需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城市环境污染日渐严重以及工作压力不断增大,大量都市人已处于亚健康状态。于是,越来越多的都市人为身心健康更寄希望于经常外出游山玩水。
(四)壮大旅游景区建设规模
首先,重视山水旅游发展是湖南旅游景区建设适应省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客观需要。即,湖南旅游景区建设不以“七山二水”为重中之重就会失去大量的发展地域空间。其次,依托山水生态建设旅游景区是壮大湖南旅游景区集群的客观需要,也是提升湖南旅游景区整体品位的客观需要。
(五)巩固旅游扶贫成果
目前,湖南山水生态优良地区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这些地区又是游山玩水的胜境所在,对旅游者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因此,在山水生态优良地区,以山水生态为核心旅游资源科学发展旅游,可以使当地居民分享到旅游的“富帮穷”带来的红利,还能获取当地乡村产业结构因发展旅游而得以提升带来的种种长期效益。
二、思路
(一)促进山水生态保护性利用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对于山水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规划,应列为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重中之重,且须做到科学精准;对于山水旅游景观建设规划、旅游设施建设规划、旅游游览与康乐产品体系建设规划、旅游商品生产与经营发展规划、旅游住宿与饮食服务发展规划及旅游交通服务发展规划等,应严格按照两型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要求来制定,引导湖南山水旅游业发展成为真正的生态环境友好型产业。
(二)促进山水生态与文化融合
进行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时,需从两个维度围绕山水做好促进山水生态与文化有机融合的谋篇布局。首先,通过科学的谋篇布局,将林林总总、散布于各地各行业的山水文学文化、乡土民俗文化、地方历史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科普文化、康养文化、时尚文化、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等深度融入山水旅游发展中,产生“文以地生辉,山以文益秀”的效应,同时使山水旅游成为保护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次,通过科学的谋篇布局,引导尽可能多的纯人文型景区景点与纯自然型山水景区景点朝着协调合作、互促互进的方向发展。譬如,花明楼景区(属于革命纪念地和旅游观光区)宜与其邻近的芙蓉山风景区形成密切的协调合作、互促互进的关系,以红色旅游感召市场、提升芙蓉山风景区知名度,以绿色旅游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旅游收入。
(三)优化提升旅游产品结构体系
优化提升旅游产品结构体系,是延长游客在山水旅游地停留时间和增加旅游花费的需要,也是扩大山水旅游地居民参加旅游经济活动和分享旅游发展红利机会的需要,更是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地保护山水生态和利用山水生态发展旅游的需要。基于此,在规划十四五旅游业发展时,必须在合理利用山水生态的前提下,从四个维度做好优化提升山水旅游产品结构体系的谋篇布局。首先,从旅游服务要素维度,做好六大旅游服务产品在数量结构、档次结构等方面的谋篇布局;其次,从旅游活动形式维度,做好观光、体验、研学、运动、避暑、康养、购物、节事等各类旅游产品的开发经营;再次,从旅游产品季节主题维度,做好春夏秋冬各季旅游产品的开发经营;最后,从旅游产品昼夜结构维度,做好昼游、夜间康娱旅游产品的开发经营。
(四)促进旅游业全方位融合发展
实现旅游业全方位深度融合发展是夯实旅游业发展基础和强化旅游业发展效应的重要举措。围绕山水做好旅游业全方位深度融合发展的谋篇布局,宜从以下六个融合着眼:一是与种植、养殖业的深度融合,二是与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深度融合,三是与林业、水利的深度融合,四是与交通业、农产品流通业的深度融合,五是与健康养老产业、教育行业的深度融合,六是与非遗产业、文创产业的深度融合。
(五)促进城乡旅游统筹协调发展
十四五旅游业发展的规划,不仅要重视名山名水、大山大川的旅游发展,还应有这样的旅游业发展规划思路:合理控制各城市主题游乐园和人造旅游景观的发展,在各城市郊区规划发展一批以名不见经传的山地水域为核心旅游吸引物、以农业生产基地和乡村民宿为次要旅游吸引物的“山水生态+农业+乡村民宿+乡村骑行道、乡村健身步道”型的旅游景区、运动休闲旅游大走廊,藉以提升城市总体旅游形象和城乡居民幸福感,吸引外地游客和城市居民前往城郊乡村休闲旅游,舒缓城市生活带来的心理和环境压力,实现城市旅游与乡村旅游紧紧相依共生、互动互进发展,并以此推动“城市双修”和郊区“农村双改”的进程。
(六)优化提升全域旅游空间结构
为优化提升全域旅游空间结构,在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全域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可按两个模式进行谋篇布局。一是同心圆或同心环空间布局模式。即,以等级山水旅游景区为核心,以差异化发展为路径,使等级山水旅游景区发展与其周边毗邻地区及纵深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形成互动互促、共生共荣的关系。如,在湖南洞口县罗溪国家级森林公园旅游发展中,山上利用生态系统经营生态养生旅游;山下则利用人文系统经营人文养生旅游。山上主要经营游、娱服务,山下则主要经营住、食、购服务。公园及其边缘地带居民自己直接经营乡村旅游或到公园上班;离公园远的居民则生产、销售旅游商品或到公园、乡村旅游景点打工、献技献艺。二是带状空间布局模式。即,以精品山水旅游线路为引擎,强力辐射、带动沿线毗连地带以及纵深地带发展旅游。
(七)确保旅游扶贫致富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使山水旅游发展在解决贫困户脱贫后的可持续生计问题上发挥更好作用,在规划十四五旅游业发展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强化旅游业的“富帮穷”功能。如,对发展公益旅游进行谋篇布局,对扩大旅游收入和旅游就业在当地的乘数效应进行谋篇布局。二是强化脱贫户可持续参与旅游经营。如,对提高脱贫户参与旅游的意识和能力等进行谋篇布局。三是强化旅游业发展扶持机制。如,对脱贫户经营旅游的用地、贷款等支撑体系进行谋篇布局。
(八)谋划全省旅游业发展空间总格局
根据湖南主要山脉及江河流域空间分布情况,可以考虑将全省旅游发展空间大格局划分为四个板块:罗霄山脉—湘江流域板块、雪峰山脉—资江流域板块、武陵山脉—沅江流域和澧水流域板块以及洞庭湖湖乡板块。各板块依据各自主要旅游资源及其特色构建旅游产品体系,铸造旅游品牌形象。如,罗霄山脉—湘江流域板块,宜以山水生态+炎帝神农文化、虞舜文化、红色名人名胜文化、城市文化、精细农业文化、宗教文化等为主体旅游资源构建旅游产品体系,彰显旅游品牌形象。武陵山脉—沅江流域和澧水流域,宜以山水生态+土家族、苗族、侗族等民族民俗文化和抗日文化、农耕文化、非遗等为主体旅游资源构建旅游产品体系,彰显旅游品牌形象。
(九)推进区域旅游合作发展
积极推进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有助于抑制同质旅游资源近距离重复开发利用,避免恶性竞争;有助于树立整体旅游形象,充分发挥或利用传统旅游品牌效应。对于发展山水旅游来说,更需要推进区域旅游合作发展。因为,许多山水生态旅游资源尤其是山脉江河都是地跨多个县域、市域甚至省域。由于县域经济历来是我国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子系统,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都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所以,推进山水生态旅游发展的区域合作,主要是从县域层面做好两个维度的谋篇布局。一是建立健全政府合作机制、行业组织合作机制和企业合作机制。二是构建多种合作模式。包括:从地域空间上看,做好“相邻型合作”模式和“远距型合作”模式的谋篇布局;从县域范围完整与否考虑,做好“分散合作”模式和“整体合作”模式的谋篇布局;从合作内容多少考虑,做好“全方位合作”模式和“部分合作”模式的谋篇布局。
(作者单位:88038威尼斯旅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