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峰
大湘西包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张家界市等地区,贫困发生率超过10%,高于7.2%的全国平均水平,40余个贫困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仅为全省平均数的68%。但这些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因此在众多扶贫方式中,旅游扶贫无疑是上选。省委书记杜家毫日前深入湘西州,围绕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等开展调研,明确指出要“在打造全域旅游基地中找准发力点和突破口”“促进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做优”。
湘西地区应如何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快脱贫致富?
——创新管理体制机制,释放旅游发展新活力。
“十二五”以来,我省通过旅游产业发展实现70多万人口脱贫,占全省脱贫人口的15%。到2020年,我省旅游产业直接就业人数将达到200万人以上,带动就业人数达到600万人以上,可谓来势喜人。“十三五”期间,应通过加快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大湘西全域旅游发展。重点是整合、优化资源,加快张吉怀旅游一体化,形成旅游大市场。建议创建大湘西旅游经济特区,设立直属湖南省人民政府领导的行政协调管理机构,以实现旅游管理从单一部门推动向部门综合联动的转变,形成对跨界旅游业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的综合管理体制,进而打造大湘西旅游扶贫示范区。在形成旅游交通一体化、旅游产业一体化、旅游市场一体化、旅游信息一体化基础上,带动整个大湘西地区旅游发展乃至经济社会发展。
——创新利益共享共赢机制,提高协同合作效率。
制定科学完善的区域整体旅游发展规划。划定各类旅游功能区,实行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引导旅游要素跨区域跨业界合理流动,实现区域内旅游资源共享、市场共享、利益共享。
打造便利高效的交通网络。抓住“一带一路”“一带一部”战略机遇,加快建设湘西机场、张吉怀高铁,充分利用张家界荷花机场、铜仁凤凰机场、芷江机场,打造内畅外联、互联互通、快速便捷、运转高效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实现无缝对接、无障碍旅游,构建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区域旅游合作体。
以旅游城镇为节点,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实现点线面结合。以张家界为龙头,带动发挥吉首、凤凰、怀化、溆浦、芷江、通道等区域内主要旅游城市的区位、资源、产业功能和优势,打造旅游产业增长极。利用旅游城镇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合力打造精品景区和线路,全面提升大湘西区域旅游竞争力。
破除跨地域跨业界之间的合作障碍。要通过扩大开放、制度创新,推进区域内及区域间资本与资源的一体化,强化区域之间、业界之间的有机联系、相互支撑、优势互补,从而实现联动发展、协调发展、融合发展、错位发展和特色发展,打造大湘西旅游扶贫示范区,打造国内外著名旅游目的地和度假休闲胜地。
激励社区参与、农户参加,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大湘西旅游业,既要强化政府主导,也要增强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基层社区参与、农户参加积极性,通过培训提高他们参与旅游业的技能。
强化宣传引导机制。充分发挥花垣十八洞、怀化溆浦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示范带动作用,让旅游扶贫遍地开花结硕果。
——创新市场机制,优化旅游资源配置。
实施精准旅游营销。依托大湘西少数民族风情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重点挖掘各种资源的文化内涵,不断优化旅游产品组合结构,注重旅游产品的多样化、深度化、特色化、人性化;要细分旅游市场,面向旅游消费者需求设计旅游产品、提高服务品质、抢占市场制高地,通过产品的差异化、服务的优质化联合推进旅游创新。
实施多元营销,打造整体旅游品牌。创新营销手段,有效组合人员推销、广告宣传、媒体宣传、网络营销、活动营销、节庆营销、影视推广等多种营销方式,不断推出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有重点、有计划、有时序地向国内外市场推出大湘西的旅游目的地品牌、旅游景区品牌、旅游酒店品牌、旅行社企业品牌、旅游餐饮品牌、旅游娱乐品牌、旅游产品品牌、旅游纪念品品牌,使这些品牌成为支撑大湘西整体品牌形象的丰富内涵。要重点唱响“武陵山”“雪峰山”“神秘大湘西、魅力湘西”等旅游品牌。
推进旅游与航空深度融合发展。深化一程多站国际联合促销,联合国际品牌酒店开展促销,实施一国一策的专项促销,大力开发国际市场。
大力开发旅游商品市场。分区分类加快大湘西旅游商品基地建设,使其成为脱贫致富的好抓手。要突出资源特色,强化名牌打造,开发出具有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实用性、独创性的旅游产品,同步提高旅游产业综合效益和旅游扶贫效应。
(作者系88038威尼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旅游研究院院长)